贵州节日旅游市场暗访记
记者:周之江 摄影: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5/07/01355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b><font color="#f7f709">黄金周期间,记者暗访贵州旅游市场发现,多数景区和旅行社秩序井然、运作规范。然而,在长假旅游经济的利益驱动下,还是存在景区乱收费、带游客购物吃回扣等不良现象。同时,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显单一,品位不高。</font></b> <br>
<br>
<b><font color="#09f7f7"> 青岩古镇:不买通票不得入内</font></b> <br>因拍摄电影《寻枪》而广为人知的青岩古镇,近年来成为贵阳近郊一个周末休闲的首选之地,不过,对68岁的杨老师来说,更要紧的任务是“寻路”。 <br>“想不买票游古镇,我们一家8口绕山绕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条小路进来。”68岁的杨老师说。 <br>为什么“逃票”?在杨老师看来,古镇执行的售票规定太不合理。 <br>5月4日,记者在青岩古镇北门被负责当地旅游事务的“贵阳花溪青岩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拦住,要求购买标价34元、包含8个景点门票的通票。 <br>记者提出,如不进景点游览,能否购买便宜一些的门票,被一位工作人员断然拒绝:“我们有规定,必须买通票,否则不许入内。” <br>记者随即联系上公司副总经理熊春波,他解释说,这只是极少数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公司并没有规定所有散客必须买通票才能进入古镇。”而之所以出现“强迫购票”,原因在于,“可能是黄金周期间,压给他们的销售任务重了一点。” <br>然而记者在青岩古镇的几个入口均遇到类似的情形,一些当地游客甚至因此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最终还是选择了找小路绕道进入。 <br>当地一位开饮食店的老板说:“其实我们并不赞成强迫游客购票,一方面减少了游客数量,影响我们的生意;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对青岩古镇的名声造成了损害。” <br>
<br><b><font color="#09f7f7">“购物游”:躲不过的旅行项目</font></b> <br>广州游客童先生预订了贵州4日游,令他郁闷的是,其中有半天时间被旅行社安排购物,“明明是来看风景的,偏偏要逼着我们买东西,还得浪费整整半天时间。有这个必要吗?” <br>“当然有必要。”一位开旅游巴士的驾驶员告诉记者,“旅行社包我们的车,如果有购物项目,一公里按2.2元算,如果没有购物项目,那就得按2.6元起价了。” <br>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驾驶员说,事实上,导游和司机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带旅客“进店”购物拿到的回扣,“回扣一般都在30%到40%,但最终能到手的数目不定,因为旅游团不一样,消费能力也不一样。” <br>据了解,导游最不愿意带的是“农村团”,尤其是北方农村外出旅游的团队。这位驾驶员说:“他们往往很省,舍不得花钱,有的甚至自带馒头包子和水瓶。就算带进店去,最多也就是看一看,不会买什么东西。” <br>当然也有“肥团”,运气好的时候,一个团五六天下来,“可以进账一两万”。 <br>不过,最近几年,这种回扣已经开始减少。这位驾驶员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带旅客去买的东西质次价高,上一两次当,今后就再也不会乱买东西了。” <br>童先生就是如此,他明确告诉记者:“旅行社安排的购物项目我不打算参加,自己要么在酒店休息,要么就逛逛街,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呢?问题是,好些旅行社都非得加上这个项目,明摆着是耽误我们的旅游时间嘛。” <br>
<br><b><font color="#09f7f7">农家乐:但闻麻将声</font></b> <br>乡村旅游近年来成为贵州的一大亮点,据统计,目前贵州已形成民族村寨游、民俗寻踪游、民族节庆游、古镇古寨游、农业观光游、城郊农家乐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 <br>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有3200多个,“五一”期间,记者在贵阳附近的一些乡村旅游村寨走访看到,正值枇杷等水果的成熟季节,这些村寨吸引了众多当地游客前来亲身体验自摘自食的乐趣。 <br>然而,37岁的李罡却认为,城郊的“农家乐”其实已经变味了,“不如索性说是麻将乐,还更贴切些”。 <br>的确,记者在这些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随处能看到“农家乐”招徕游客的大幅标语,“麻将机免费”这句话一定少不了。 <br>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农家乐”,无一例外均是围坐“方城”、激战正酣。 <br>乌当区阿栗村的一户“农家乐”老板刘某感叹说:“没有麻将机,甚至没有自动麻将机,根本就吸引不来游客。” <br>“乡村旅游其实大有文章可做,山水田园风光,农村耕作文化,都是城市人感到陌生而有趣的东西,为什么非得开着车来打麻将呢?”李罡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