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多 发表于 2007-7-10 00:16:49

丽江丢魂古城岁月今不再

编辑:周小林<br>
<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7/10/001428.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br>
  <font color="#00ffff">丽江申遗成功十年后,商业化使原住民大批搬离古城危及民俗文化政府踏上保护之路</font><br>
<br>
  <b><font color="#ffff00">现状纳西老人感伤:古城岁月今不再<br>
</font></b>  “以前的丽江那个才叫作美咧!”住在新华街双石段78号庭院的纳西老人说。1996年前,街道是由五花石路铺砌而成,只有中间一溜,下雨的时候还有些泥泞。雨过天晴的时候,土木搭建的屋子都会散发着木头的味道。<br>
<br>
  <b><font color="#f7f709">老人的记忆深处始终有这样一幅画卷——</font></b><br>
  天还没亮,古楼相继亮起了微弱的灯光,炊烟袅袅升起于晨幕中。女人开始做饭,男人到河里挑水,吃完早饭,学生们三五成群地结伴上学,大人骑着自行车,欢笑声和铃铛声响彻古城。黄昏时分,四方街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激情慷慨的音乐。吃完饭,年轻的情侣就到电影城去看3角钱一张票的《射雕英雄传》,一些大人会带着小孩去逛大水车旁边的小吃街。夜幕降临,人们陆续赶回家,昏暗的电灯一盏盏熄灭。皎洁的月光静静地铺散,银白的青石路婉转延伸,四周只有潺潺水声。<br>
  现在,岁月不再。老人将饭端上桌子的时候,四方街燃起了篝火,游客围起大圈跳起了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呀唆!呀唆!呀呀唆!”“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呀唆!呀唆!呀呀唆!”小河两边密密麻麻全是酒吧,服务员和顾客一起开始了激烈的对歌。<br>
<br>
  <font color="#f7f709"><b>高亢的迪士高音乐此起彼伏,整条街喧闹了起来。</b></font><br>
  “将泡吧进行到底”……绚彩的灯光照射着充满诱惑的“樱花屋语录”。演绎吧里,歌手正激情演绎着《死了都要爱》,台下的游客挥手附和,卖花的小姑娘穿梭在人群之中。迪厅传来和心脏跳动般的节奏,一群年轻男女肆意舞动着身体,时不时发出尖叫。<br>
<br>
  <b><font color="#ffff00">尴尬经济与文化的角逐 丽江奇迹从2亿到45亿<br>
</font></b>  1996年2月3日,丽江遭遇7级大地震,致使古城一度瘫痪,却让世界知道了这个茶马古道上的美丽商镇。<br>
  “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和最爱的人在最爱的地方简单地过一辈子。”1997年初,湖北汉子牟鑫携着美丽邂逅的韩国妻子金明爱来到丽江,为了生存,他们在新华街翠文段123号开了一家小酒吧,摆4张桌子,卖当地啤酒和一些小吃,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樱花屋”。<br>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从此,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入。宁静的小镇开始了10年的世遗之路。“来丽江的游客逐渐增多,每天都会有七八十个顾客光临樱花屋。”牟鑫介绍说。<br>
  申遗10年后,丽江的经济呈梯度增长。1997年游客量为150万,综合收入2亿。2006年游客量达到460万,综合收入翻至45亿。<br>
<br>
  <b><font color="#ffff00">尴尬一:古朴之镇成商业之城</font></b><br>
  1999年,昆明世博会召开,大量考察团涌入昆明,而后转至丽江。“游客太多了,感觉什么人都能当导游。”老导游杨志坚称,他那年辞掉了工作开始带团,“每两三天就可接一个团。”<br>
  导游业的兴起,使商人看到了这块拥有巨大潜力的宝地。樱花屋所在的新华街上段也开始零星出现了七八家小酒吧。薛瑞清的“小吧黎酒吧”找来了少数民族姑娘给游客介绍民族风情,闲暇之余,姑娘们快乐地对起歌来。沿河对歌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2003年,新华街酒吧延伸到了翠文段。同时,商铺和客栈也开始如河水般迅速蔓延。目前,各类商铺已达1400余家。<br>
<br>
  <b><font color="#f7f709">尴尬二:淘金者涌入原住民搬离<br>
</font></b>  “如果你要说变化,那就是一年的房租从1800涨到了现在的10多万。”耳艳香说,就在外地商大量进入的同时,丽江的房价也被大大抬高,在巨大的经济冲击下,一些原住民开始搬离祖宅。2005年,禾秋生从自家祖宅搬了出来,在象山街香云巷17号花38万买了一栋新房子,房子是贷款买的,老房每月的租金用来还银行。禾秋生曾是七一街的街长,住进新房后还常回古城看看,“但古城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老乡邻基本都搬到新城。我现在也只有一个人呆在家头带孙子了……”<br>
  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条“负增长”的数据却尤为刺眼:丽江最初的原住民有3万多人,现在为2万5千人,10年间减少了1/6。<br>
<br>
  <b><font color="#ffff00">触动“别人生病丽江吃药”<br>
</font></b>  2007年7月8日,刚参加完世界遗产大会的丽江古城管理局局长和仕勇接受采访时称,在大会前,一些专家提出了丽江过度商业化、游客大量拥入,以及原住民迁出等问题。但是在大会上,组委会根本没有提及丽江的任何问题,只是按照大会规定,参会的190多个国家对老的130多个世遗项目进行初步评审,丽江只是正常的监测项目之一。专家组将于年底到丽江实地监察,并在明年给出评估报告。<br>
  在本次大会中,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曼的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是该组织首次“驱逐”已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原因是阿曼政府将保护区的面积减少了90%。这次,“生病”的是阿曼,丽江却开始准备“吃药”了。<br>
  去年底,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就指出,目前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确实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以及某种“建设性破坏”和过度的开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丽江丢魂古城岁月今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