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冰川将在数十年后消失
编辑:周小林<br><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rc="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leadbbsfile/upload/2007/09/04/14573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60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图为祁连山七一冰川)<br>
<br>据甘肃省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气温升高导致祁连山冰川和积雪面积缩减,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专家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失,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br>
<br><b>局部地区雪线上升惊人</b><br>作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生命线,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22.5米。河西走廊主要水源就是祁连山冰川和积雪,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年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维系河西440万人民、750万头牲畜、70万顷耕地、几百个工矿企业的命脉所在,也是河西走廊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根据气象部门的卫星遥感资料对比分析,2007年1月29日与2006年1月31日相比,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减少了6.5%,中段减少了8.7%,西段减少了18.6%。<br>
<br><b>冰川退缩引起国家重视</b><br>祁连山冰川退缩现象严重影响了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从7月12日开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中科院北京大气所、甘肃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单位的30位专家来到民乐县丰乐乡何庄,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祁连山地形云结构的探测试验。没有运输设备,科研人员依靠人力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架设了自动气象站,布设12通道微波辐射仪、滴谱仪、无人驾驶小飞机、TDR01测雨雷达、探空及雨滴谱取样、云粒子、云凝结核等多种探测设备,获得了祁连山地形云综合探测观测的第一手资料,为以后开展祁连山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便于对祁连山地形云整体结构和变化的探测研究,祁连山南侧的青海祁连县也同时开展探测试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