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月下菊影以及友多网各位朋友的惦念!竹子在这次大地震中幸免于难,但有朋友逝去和受伤,内心伤痛不已。今天是国难日,谨向在地震灾害中离我们而去的同胞致哀!一路走好,天堂里不会再有灾难!:'( :'( :'(
希 ...
:handshake :handshake
我们一起尽力! 儿子在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读区域规划专业博士。
来电话说,他9号去成都了,他是参加国务院灾后重建规划课题组工作的。他的导师是其中一个专题组的组长,他在这个课题组做秘书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主要分三部分:包括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
他们组是负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根据对水土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评价,确定可承载的人口总规模,提出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范围以及产业发展导向。
规划编制工作包括编制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
他说,他们第一期的重点是22个重灾县的评估和重建规划。
高兴他能为灾区做贡献……我拜托他在重建规划中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注意保护藏羌文化哦!:em0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确定
http://news.QQ.com 2008年06月13日10: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中国发改委网站消息,为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指出,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保护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体,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实现灾后重建和发展目标。
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在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在重建生产设施的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在抓好近期重建的同时,注重中长期发展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包括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已经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地区,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
专项评估工作包括灾害范围评估、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三个方面。要求对汶川大地震的灾害范围提出评估报告,明确划分标准,区分严重受灾地区和一般灾区,为确定规划范围提供依据。对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业生态、工商企业等灾害损失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根据对水土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评价,确定可承载的人口总规模,提出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范围以及产业发展导向。
规划编制工作包括编制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
政策研究工作主要是对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支持的建议。包括:财政政策、税费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对口支援、社会募集等其他措施。
《工作方案》明确对在原地重建的居民住房和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对恢复生产和恢复重建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等,可先行启动建设。
为增加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上开设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专栏,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共绘重建美好家园的蓝图。 谢谢您的热心:P :P
我的家乡---汶川县威州镇(震前美丽安宁的小镇)
我的母校---汶川县威州镇(震前快乐的威州师范附属小学)
1 原帖由 友多 于 2008-6-14 23:24 发表 http://www.youduo.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谢谢您的热心:P :P
不用谢,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啊!:handshake
儿子大学毕业,本来可以在南京读研,但是南京地理专业方面偏自然地理,而他却执意修人文地理,所以到北京的中科院学人文地理区域规划专业。
作为父母,我们祈愿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这样,儿子的专业在今后才能有用武之地。没想到,23岁的他现在就可以用专业来为社会做一点事了。
他自己也很感慨:"本来以为我们只能吃盛世饭,现在意识到国难饭也是吃得的。嗯,地理学者不会失业,只要中华民族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是啊,只要中华民族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相信这片土地一定还会繁荣昌盛的:victory:
[转贴]一:中科院牵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正加紧进行
2008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意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编制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包括专项评估、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在专项评估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地震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参加。要求6月20日前提交初步报告和相关图件。
目前,中科院由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成都生物研究所等7个单位的6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正在按照技术方案,加紧工作,争取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国家任务,为规划编制工作打好基础。其间,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丁仲礼副院长召开两次专门会议,部署项目分工,督促项目进展。项目组集中交流两次,研讨技术路线,明确任务目标。项目组还拜访了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宗晋院士,同科技部专家组进行交流研讨。并赴四川搜集资料,征求当地专家意见。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毅、邓伟和冯仁国非常关心项目的进展,并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
中科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组组长是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周成虎研究员、遥感应用研究所顾行发研究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邓伟研究员、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张兵研究员任副组长。
为了更好地组织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成立了专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陆大道院士、樊杰研究员和方创琳研究员被聘为专家组成员。我院专家在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同时,还将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秘书:陶岸君供稿
[转贴]二:中科院按时完成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重建规划要以“两评估一评价”为依据。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要求6月20日前提交初步报告和相关图件。为了高效保质按时完成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组成了院内7个研究所120多名科研工作者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心系灾区重建的迫切需求,肩负科学院发挥思想库作用的崇高职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以认真的科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劳动精神,经过二十个昼夜的团结奋斗,6月20日按时提交了研究成果,如期完成了国家交给中科院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以我院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为基础,以我院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对灾情监测和灾损评估等一系列应急成果为支撑,在参加项目的5个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政府大力配合下完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通过分析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次生灾害危险性、人口经济基础,对汶川地震灾区进行了重建条件适宜性分区,提出了产业发展导向,测算了人口合理容量。6月20日上午,由中科院资环局召开研讨会,讨论即将提交给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初步报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领导小组组长丁仲礼院士到会,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主持会议,地理资源所刘毅所长等项目组成单位的所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的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代表在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意上报。
6月26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在国家发改委举行项目汇报和论证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规划起草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会议由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专家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主持。中科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专家组组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组首席科学家樊杰研究员作了成果汇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成员普遍认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成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对灾后重建规划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作用。杨伟民副秘书长还特别指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作为政府规划决策的依据,这种方式将对转变我国传统的规划方式有着重大意义。他代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向中科院按时完成国家任务表示感谢,并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初步成果给予肯定。中科院资环局局长傅伯杰、地理资源所所长刘毅分别讲话,表示一定继续做好科技服务,按照论证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要求,完善评价报告,圆满完成国家的工作任务。
目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组继续按照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指导意见,加紧工作。在未来两个月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组还将不断修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重建规划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项目组秘书陶岸君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原帖由 王州 于 2008-6-15 12:07 发表 http://www.youduo.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2805
汶川的朋友,包括羌族原著民到底是希望汶川原地重建还是易地重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