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老照片:友多还原图片的真实!
撰文:周小林 摄影:路得·那爱德 (Luther Knight) 孙明经 友多山野考察队图1 路得·那爱德(Luther Knight,1879—1913)
路得·那爱德(Luther Knight,1879—1913).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就读于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和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在美国的两所大学任教。1910年6月,与大清国四川高等学堂签署援教合同.是年8月从美国经日本到达中国。后从上海沿长江西上.于10月抵成都.在四川高等学堂教授算学、化学和地质学。1911年2月.被聘为该校地质系主任。1911年底.因社会局势动荡而离川赴沪。1912年9月.再度返回成都.继续任教于四川高等学堂。1913年4月19日.因癍疹伤寒不治在成都的一所教会医院病逝.后葬于成都北郊凤凰山墓地。
那爱德修养广博.有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向素质.对中国真挚爱慕.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写实照片.记录在各地工作、生活的社会情况以及他所到之处的风物景象.涉及辛亥狂潮、天府农事、汶川集镇、高等学堂、茶马古道、长江三峡及沪宁旧地等珍贵细节。这些照片是研究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其价值重大,弥足珍贵。
图2路德·那爱德在四川省西部考察
路德·那爱德所拍摄的这些珍贵照片屡经辗转,饱经沧桑,一直不能为人们知晓。直到21世纪初,那爱德的后代才将幸存的照片带到中国大陆。
与路德·那爱德曾侄孙来约翰(John E Knight 1953-)是好友的王玉龙先生全权代理那爱德的老照片。
为了这批老照片,王玉龙先生在四川先后拜访了有100多位研究巴蜀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两次重走当年路得·那爱德先生的拍摄之路,对这些珍贵的照片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之后他用了7年时间进行市场宣传推广活动,先后在成都、沈阳、大连、拉萨和平遥成功举办了那爱德摄影作品巡回展。在国内外期刊和报纸上刊登介绍那爱德的文章多达180多篇。编辑出版了《回眸历史》画册、《华西印象》书信集和明信片。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中英文电视专题片《老照片1910-1913》在香港、纽约和中央台1、2、4、9、12套节目播出过12次。
图3 《回眸历史——二十世纪初一个美国人镜头中的成都》
作者:路德·那爱德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图4 《华西印象(一个美国人1910-1913在西部中国)》
作者:路德·那爱德 译者:王虎 毛卫东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6月
图5 《消失的天府-美国教师路得.那爱德摄影作品集》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作 者:路得·那爱德 摄影,王玉龙 撰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6被误认为是叠溪古镇的照片之一(路得·那爱德摄,1911年春,《回眸历史》中的第75图,在该书第11单元“那爱德图片目录”中编号为194)
图7被误认为是叠溪古镇的照片之二(路得·那爱德摄,1911年春,在《回眸历史》第11单元“那爱德图片目录”中编号为170))
王玉龙先生在其出版的《回眸历史》等本书中介绍:“1911年夏天,那爱德受清政府邀请,对四川西部和甘孜、阿坝藏区做了地质调研工作。非常幸运的是,在这次调研中,那爱德除了采集岩石标本外,还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叠溪镇的全景照片。这座小城在1933年的7.5级大地震中形成了堰塞湖——叠溪海子,小城从地图上永远地消失了......"
《回眸历史》一书共选用了路得·那爱德所摄的照片106幅,配上文字说明,分门别类予以介绍,同时在该书的第11单元“那爱德图片目录”中又列出了包括这106幅在内的总共330幅照片的小样。上述题为“消失的古城”的照片被认为是那爱德所摄照片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此后出版的其他一些书籍,如《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象记录》、《读库0704》、《四川旧事》等,都沿用了《回眸历史》的上述说法,并引用了这些照片。
与此同时,这两幅照片还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许多人都相信这两幅照片是地震前叠溪古镇仅存的两张影象。
图8 被拍卖行作为绝世孤品误拍的大地震前的叠溪古镇的照片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华辰拍卖行还将王玉龙先生提供的大地震前的叠溪古镇作为绝世孤品进行拍卖,称这幅作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基于我对路得·那爱德所考察的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等地人文地理的了解和熟悉,2006年8月30日我在友多网上发表《茂县叠溪:地震毁灭的古城!》http://www.youduo.com/forum/thread-18099-1-1.html 一文中第一次指出:美国人路得·那爱德1911年春在岷江边上所拍摄的以上两幅古城照片,并不是当年的被地震毁灭掉的茂县叠溪古城!我将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组记录地震前叠溪古城的黑白照片首发在友多网上。
图9 茂县叠溪古城全貌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摄 拍摄时间:1910年8月30日
图10 茂县叠溪古城附近的村落 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摄 拍摄时间:1910年8月30日
英国人(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于1903年、1910年前后2次到四川松潘地区,考察中途经当年的叠溪古城。
在1910年8月的那次考察中,他拍摄的叠溪古城照片,这些照片为我们了解地震前的叠溪古城,提供了至为珍贵的资料。
图11洪时中先生
《四川文物》2008年第三期上发表了洪时中先生(成都市地震局)《叠溪古城照片辨》,他在论文转载引用了我们发表的照片,并在文章中写道:
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摄影家周小林先生在互联网上的《茂县叠溪:地震毁灭的古城!》 一文中就明确指出:“美国人路得·那爱德1911年春在岷江边上所拍摄的以下两幅古城照片,并不是当年的被地震毁灭掉的茂县叠溪古城!”他同时在网上公布了英国人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于1910年8月30日所拍摄的另外一些照片,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叠溪古城的照片,“是我们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组记录地震前叠溪古城的黑白照片。”
上述两组照片所拍摄的显然不是同一个城镇,究竟孰是孰非呢?周小林先生没有详细阐明他的理由,但笔者认为,他的论断是正确的,图6和图7显然不是叠溪古城的照片。
事已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威尔逊所拍摄照片(图9)才是真正的叠溪古城,那爱德确实也拍摄过叠溪古城,但现有的那两张那爱德拍摄的照片(图6和图7),却并不是叠溪。既然图6和图7不是叠溪的照片,那么它们又是什么地方的照片呢?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查证核实。
《叠溪古城照片辨》http://www.youduo.com/forum/thread-32091-1-1.html
那么路得·那爱德所拍摄的图6和图7到底是哪里呢? 是四川省甘孜州的康定,1911年茶马古道上美丽的康定!
后来的人在考证时将图片弄反了,所以加大了解读的难度!
反向图
正图
孙明经(1911~1992年)
孙明经(1911~1992年)一位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摄影人。是中国摄影专业摄影技术课程的开创者、奠基者,是中国最早将摄影用于科学考察范畴的先驱者之一。
1939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抗日战争爆发已两年,西康省刚刚成立。这年7月,孙明经受四川省教育厅之邀,作为摄影师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此后半年多时间里,孙明经和考察团其他专家一道途经康藏12个县,骑马加步行,行程数千公里,在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的西康地区,开始了内容丰富的科学考察。
首次到西康,孙明经就完成由8部影片组成的《西康》系列,内容涵盖当地风俗物产交通建设等方面。孙明经在西康工作了五个月,最远到了金沙江上的德格、白玉、巴安。此后《西康》一片在各省及国外多次放映,好评如潮。
2003年,孙明经当年在西康所摄照片结集出版,题为《1939:走进西康》。
1939年:走进西康
作者:孙明经摄影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
在《1939年:走进西康》的第60页,有一幅孙明经先生1939年拍摄的西康省省会康定的图片。
康定城鸟瞰(全景的右一半) 1939年摄影:孙明经 大家再注意比较!
1911年春摄影:路得·那爱德
1939年摄影:孙明经
以上两幅照片的拍摄时间前后相差28年,但康定的变化却不大,大家应该能一眼就看出来。
这两幅图片的拍摄地点都是在康定的跑马山上。
大家再看友多山野考察队2009年4月17日在康定跑马山上拍的两幅照片,我想我们的考证就为上面的被误读的老照片,还原了它真实!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