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69|回复: 0

黔东南:打开原生态旅游资源宝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0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图为友多山野考察队在黔东南考察)

  随着首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生态艺术节的开幕,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变成了节日的海洋。镇远古城文化节、黎平侗族喊天节、隆里古城舞龙节、三宝侗寨萨玛节、施秉杉木河漂流节,一连串的节日,让黔东南全州都成为展示原生态文化魅力的舞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以及原貌的历史遗存,融合成了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圈。在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16项入选。随着黔东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全球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胜地,黔东南原生态文化旅游也开始渐渐升温。
  与相邻的云南、四川、湖南相比,贵州发展旅游显然走在了后面。当云南的香格里拉因神秘而成为背包客的天堂、湖南的凤凰古城因沈从文的多情而游客如织,贵州仍然停留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传统记忆中。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却给了贵州、特别是黔东南一个无可替代又最具特色的优势。随着原生态日渐被人们所重视,黔东南人在重新寻回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逐渐把原生态作为开发旅游的独特资源宝藏。
  1999年,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举办的首次“凯里国际芦笙节”隆重开幕。此后,各县市依托传统节日文化,相继举办了不少享誉国内外的“原生态文化节日”,黔东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开始声名鹊起,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然而,原生态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似乎是个天然的矛盾,随着游客的增多,即便是在非常偏远的肇兴侗寨,也逐渐充满现代商业气息。如何在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成了摆在黔东南面前一个难解的课题。
  事实上,黔东南在这方面曾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古城镇远是与丽江、平遥、凤凰并称的四大古城,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认识到原生态文化的重要意义之后,黔东南开始慎重对待自己手中的资源,开始了对原生态文化有意识、有规划的保护与利用,为此,州政府先后出台了《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歌师、舞师、建筑师、工匠师等民间艺人及演出队伍走乡进寨,收集并整理民族文化艺术,通过给民间老艺人定额补贴、评选能工巧匠、小学开设侗族大歌课程、筹建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等各种方式,加大对原生态的传承、保护力度。同时,与中国旅游行业的龙头————华侨城集团合作,推销自己的旅游品牌。
  黔东南是深圳华侨城集团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安排实施重点帮扶的地区,而华侨城又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营业务、中国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与华侨城集团签署了《华侨城集团与黔东南自治州文化旅游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一条优势互补的、以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为切入点、促进黔东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型扶贫模式。随后,黔东南在华侨城的民俗文化村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黔东南风情文化周活动”,这个活动的举办,直接的效果是,到黔东南旅游的“珠三角”游客数量明显上升。
  当一批批的游客踏入黔东南的侗乡苗寨,可以想象,传承千年的原生态文化终将转化成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苗族、侗族人的财富之源。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6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