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19|回复: 0

青藏高原旅游热的冷静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2 12: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魏青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随着青藏铁路的即将开通,火车游西藏成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后的一片净土”,青藏高原旅游热到来,必然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开发力度,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更增添了一份环境的远景隐忧,同时青藏高原的旅游前景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应该将青藏高原旅游纳入社会公益事业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世界唯一的不可复制的生态人文资源,因此,为了防止“国在山河破,子孙泪满襟”悲剧的出现,国家应该将其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来保护。其实,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注入资金是很多国家的国际惯例,正是由于保护地的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立法、规划到建设、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人类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全力维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属性和自然状态。

进行广泛的生态旅游意识普及宣传
新的青藏高原旅游热主要是生态旅游,应该克服浅表的生态旅游观念。如今一些所谓的生态旅游依然是游山玩水的旧模式,只不过是增加了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草之类的自我约束,这只能算作干净旅游,还算不上是生态旅游。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即花钱享受自然。而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敬畏与关爱,双方至少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游人在欣赏自然的美色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环境问题。这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既融入了广泛的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才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新西兰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必须提供与保护有关的资料为游客服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新西兰保护局特别重视游客中心、信息中心及国家公园内标示牌、解说牌的建设,并大量出版相关的宣传资料,提供服务信息。每一处旅馆的大堂均有当地国家公园免费的宣传品,因此,对游客进行广泛的生态旅游意识普及宣传必不可少。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不能陷入“把自然的青藏高原旅游变成经济的青藏高原旅游”的巨大泥潭
青藏高原的原始性、真实性、神秘性和完整性以及自然属性和自然状态是其永葆吸引力的根本所在,最少的人工干预就是最成功和最有效的保护。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生态旅游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将“无人工痕迹”作为国家公园扩大可持续旅游市场的口号,这种理念的积极实施使他们的旅游业在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并带来可观的后续经济效益。正如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在谈到他前后三次去某著名景区的感受所言:1984年初识她,如一位“纯真恬静的野姑娘”,第二次去时发现“姑娘的脸上开始涂脂抹粉了”,等到1993年去时,“姑娘已经浓妆艳抹,快变成摩登女郎了”。岂不知原始和荒凉才是后价值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办事处官员把对风景区的过度人为干预比喻成“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逼着乔装打扮出去赚钱”。

设置“休游期”值得期待
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面对汹涌的旅游潮必然遭受破坏是必然的,因此为了减少这种破坏,让其在封闭式保育期繁养生息很有必要,记得国外某民族从来不在早春郊游,是因为怕动了大地的“胎气”,为了让万物好好生长,这种敬畏自然的自觉意识让人感动。封闭式保育方法一是保持合理的游客数量,二是每隔几年设置“休游期”。比如,就连我们很穷的小邻国不丹,虽然有其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风光,尽管很需要经济收入,但是不丹政府还将每年游客人数限制在90000人左右,以保护原始环境。

借鉴国外生态保护成功经验
非洲南非的好望角国家公园及其周围如今依然保存了五百多年前迪亚士、达·伽马发现时的原始风貌,这里依然栖息着驼鸟、狒狒、羚羊、斑马等多种野生动物,除了海岸灯塔附近的少许设施和园内的公路外,几乎没有其它建筑物;新西兰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拒绝商业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11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