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45|回复: 0

阿坝州旅游发展对甘孜州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7 1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邓安华 编辑:周小林

——我州党政考察团阿坝纪行

  旅游是阿坝的骄傲,旅游是阿坝的杰作,旅游更是阿坝最亮丽的“名片”。因为旅游,2006年阿坝接待海内外游客77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8亿元,其中,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7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州GDP的71%。因为旅游,阿坝已提前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业已成为阿坝州的主导产业。
  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风景名胜区驰名中外,阿坝被国际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阿坝幅员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拥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闻名遐迩的九寨沟1992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从此开辟了阿坝旅游的新纪元,1998年被联合国生物基金会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接着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近五年先后被评为:《绿色环球21》、“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4A级景区”。阿坝旅游堪称成熟旅游的典范,九寨、黄龙堪称世界旅游精品。阿坝凭借什么魅力引来天下游客?凭借什么“魔法”与招数把众多世界顶级头衔和桂冠收入囊中?如何借鉴阿坝经验来发展我州旅游?
  最近,我州党政考察团的全体同志带着问题和思考,好奇地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启示之一:大手笔做大文章
  旅游,是我州党政考察团此行学习考察的重点。走进“童话世界”、“人间天堂”般的九寨沟,同志们的感慨声和赞叹声不绝于耳。
  “我们景区早已实现人车分流,并先后完成景区内40处观景台(点)、17个休息亭、10公里景区公路整治、35KV电网主线、35KV农网改造、景点安全防护网、监控大楼等工程;同时将村寨‘三线’全部入地,修建了消防通道……”导游小姐思路清晰地给我们介绍道。走在九寨沟景区总长近60公里一尘不染的木质生态人行栈道上,游客沉醉于山水间,流连忘返。据景区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景区2004年投入资金1.5亿元,按照国家二级公路一级路面要求,整治景区公路38.14公里,绿化植被面积达3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6亿元,对260台观光车全部更新,尾气排放完全达标;新建栈道2630米、新修观景台310平方米、栈道防护栏600米。沟口和景区主要景点设立了IC卡电话亭,景区铺设了60公里光缆,建立了全景区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和移动电话通讯系统,确保了便捷的交通与通讯;筹集资金6000万元,建成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同时容纳4000人就餐,极大地改善了游客的就餐环境;在全国景区内第一个建立游人中心;并先后完成游人转换中心、数字信息中心;管理中心、购物中心;生态广场、蓝天停车场、职工宿舍和五星级宾馆以及15个重点建设项目,使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从而优化了旅游环境。
  九寨、黄龙成功的秘诀何在?在九寨沟景区,陪同考察的阿坝州州长张东升坦言,九寨沟自1983年逐渐开放至1993年十年间,由于缺乏投入,每年全州接待游客人数均在十万以下徘徊;1994年至2000年六年间每年都难以突破百万人;近五年共投入景区内的基本建设经费为10.2亿元,是前16年投资总和的15倍。他说,搞旅游业,需要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阿坝州为打造旅游精品,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者们都按照“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农牧稳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文化扬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的工作思路,实施生态、扶贫、开放、就业、稳定五大战略开展工作。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下决心整合资源,集中人、财、物、力,把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四大景区进行统筹开发和管理,州里专门成立了大九寨旅游集团公司,各县都围绕“大九寨”做文章,实行资金“打捆”使用,进行重点突破,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说,黑水县境内的达古冰川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景区,但以前,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太好,他们既不向外宣传,也不急于开放,至今还在封闭打造,他们的宗旨是成熟一处开放一处。事实证明,过去的大手笔和大投入,已经换来了今天的大产出。

  启示之二:一流管理出精品
  九寨、黄龙景区实行“沟内游、沟外住”,严格把好进口关,限制每日游客流量,依据科学论证,环境承受能力最佳日容量为1.2万人次,最大容量为1.8万人次,不得突破,使之得到可持续利用。其它景区还在想方设法招揽游客时,而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实行“限量旅游”的规定,把资源保护在可控范围。在2001年10月前拆除了景区内的所有旱厕,在全国景区内第一个大规模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型生态厕所,并购进了8辆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手,连同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产生的生活垃圾,均由专用清洁车运往景区外的大型生化物处理场集中处理。当你走进这些生态厕所,不会闻到什么异味,真正做到了景区内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景区管理人员小黄介绍,从2001年4月30日起,政府“忍痛”关闭了景区内的所有宾馆,每年拨专款836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我们走在一尘不染的栈道上,看见每相距15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一位环卫工人,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两个分类垃圾桶,我们没有发现游客乱丢垃圾的现象,每隔200米左右就安装了座椅或木凳,景区非常洁净,其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随处可见,真乃都市人慰籍心灵的乐土。据了解,景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组织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妥善解决“保景”与“富民”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中可资借鉴的范本。
  在阿坝,不论是行进在景区公路上还是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亦或是走进美丽的村寨里,你都看不到一点白色垃圾,清洁和环保向你诠释了阿坝人热爱家乡、热爱生存家园的理念。在宣传上,阿坝人的品牌意识很强,我们在“九环线”上都能看见“阿坝——大熊猫的栖息地”的广告牌,这就加深了游客对阿坝的印象。
  是的,一流的决策、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交通、一流的设施和服务换来了“大九寨”的经典之作,让阿坝人已经品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甘甜。

  启示之三:让游客留下来总得有个理由
  我们在阿坝看到了许多组团游客或自驾车游客,他们都愿意进入阿坝的理由就是:交通方便,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都向珍珠一样串联在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上,各景区(景点)的交通四通八达,而且路面较好,在这条旅游线上既可欣赏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又可领略草原风光与红色旅游的壮美,各种特色的旅游“大餐”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这就是阿坝旅游的成功所在!
  我们为阿坝旅游赞叹之余,不得不正视我州旅游发展的落后现状。我州早已提出“旅游兴州”的战略,近年来又在着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时值今日,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圈”上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圈”上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游客在这个“圈”上怎样游?海螺沟景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吗?康定机场明年5月通航,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到时候我们有多大的接待能力?
  如果全州人民都站在游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很多问题就好办了。通过考察与对比,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各个县要服从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忌在旅游开发中各自为政搞“散打”,要从大局着想,要齐心协力在旅游环线上做文章,因为旅游环线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游客无从去,老百姓的收入又何从来?
  考察归来需要反思,需要总结,但更需要行动!唯有信心,唯有实干,唯有拼搏,我州旅游才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5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