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76|回复: 2

余秋雨:黔东南原生态有四大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5 17: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7年7月23日下午,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结束了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实地考察、体验后,在凯里做了一场有关原生态文化的主题演讲。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对这一次演讲给予了极大关注。
余秋雨首先从全球化的角度,阐述了近15年来世界文化界出现的“选择发展问题”、“重视差别问题”、“警觉环境问题”等三大课题,以及这些重大课题背后最终的指向:原生态。余秋雨说,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生命线,正在以惟一的文化母本角色,对我们整个文化结构的轻重比例作出重大调整。而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文化为现代生存哲学给出了极其宝贵的四大启示。
余秋雨说,这四点是:
一、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苗寨——岜沙,以树来象征人的全部生命。我想象不出世界上哪一种丧葬方式在宏观诗意上超过岜沙人的树葬。在这里的建筑,都和整个山河连在一起,色彩这么低调,保持着对大自然的谦恭。
二、以美丽来回答苦难。这是肇兴侗寨、西江苗寨给人的强烈感觉。
三、以微笑来面对陌生。在这些民族村寨,他们都很客气,很好客。不仅如此,他们在文化构成上也是如此。隆里的第四种文化孤岛模式、镇远的”诸神的狂欢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四、以平静来选择传统。很多民族在选择传统时会有很多争论、麻烦,但在这里,选择传统时很和谐、平静。侗寨的“寨老文化”、村寨式的公民社会、苗寨的古藏头、侗寨的萨玛文化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8: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原生态是对生命理解的最好课堂

编辑:周小林

"原生态旅游将不再是热门景点的'附属品',它自身会变得越来越'热门'起来。原生态文化是对生命理解的最好课堂和教科书。"日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的"原生态的力量"论坛上,知名学者余秋雨说。
原生态文化也就是生活中的文化。余秋雨说,在许多人的心里,认为那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在历史上早已享有声誉的胜地才是出门旅游的"正餐",而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尽管有着从未被发现过的最原始的美丽,也只能算是饭后的"甜点"。这一思路,在这次"原生态的力量"论坛上终于被推翻。
他说,在人们陷入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两相矛盾的境遇中时,当一些人在物质社会中慢慢迷失自己的方向时,原生态环境下生存的黔东南少数民族,长久以来以敬畏的态度来看待自然。"千年山河,万代祖先",这样谦恭的生命态度让他们与天地自然始终保持着和谐。
余秋雨认为,只有亲自来到这些原生态地区,通过对这些原生态生活的亲历亲知,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畏,才能重新找到我们的方向和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玩弄概念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

编辑:周小林

"玩弄概念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的"原生态的力量"论坛上,文化学者余秋雨说。
余秋雨说,现在很多地方的旅游开发都面临这样一个误区:概念化和口号化泛滥,很多景点都刻意要加上一个"全国第一""某某之都"。殊不知,在旅游景点前刻意加上"某某之乡"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很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爱好的游客。同样,硬拿南方的景点和北方的景点来对比,一定要比出个"天下第一",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余秋雨说,在越来越多的概念化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时候,受众也开始在"口号轰炸"中渐渐清醒,人们开始怀疑这些"第一"的公信力,是哪个机构进行的评比?评比的标准是什么?权威性怎样?当受众开始对日益增多的口号和概念失去信心的时候,一味追求"大概念"和"大口号",很可能适得其反。
余秋雨认为,文化的最高形态是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最低形态才是玩弄概念和姿态。"美丽就是美丽,不要刻意加上口号,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1-8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