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背包客”
暖冬的午后,娄杨身穿一件黑色的苗族上衣,挽上发髻,坐在小楼酒吧里写稿,一杯咖啡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相伴。有客人进门,她会抬头笑问:“住宿还是吃饭?”如果是外国游客,她则改说:“May I help you?”
从创建“小楼”开始,娄杨步步为营。她先在网络上进行市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爱好旅游的“背包客”,这些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时,店址选在西江苗寨,“因为这里的旅游业处于开发的过程中,商机无限,做青年旅馆很有潜力。”
对于“小楼”的定位,娄杨以舒服、温馨来概括。这样不仅可以抓住固定的消费群,也是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所迫。
在未开发完全的苗寨里开旅馆,经营者通常会遇到三道难题:租约限制、木楼隔音差、无卫生间。因此客栈的房间只能设置床位,在另外的楼道空间辟出卫生间作为旅客公用。“既然不能向高端市场发展,那我就把产品做得精致独特。”
“小楼”的消费群定位于:热爱旅游的背包客、偶尔想来休憩的都市白领以及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好奇的外国人。他们有一定消费能力,对旅馆营造的文化氛围有很高要求,但对于旅馆硬件却要求不高。
市场供需情况一一分析清楚以后,“小楼”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