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43|回复: 1

用唐卡绘制格萨尔史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9 01: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图 陈凯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来自四川德格县的画师则仁巴登在对彩绘后的唐卡进行“开眼”。作为唐卡制作重要环节的“开眼”是由技术高超的画师对人物眼、眉等关键部位进行描绘。)
3年来,100多名藏族民间画师一直在格萨尔王的故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从事著一项浩大工程─用传统的唐卡绘画工艺绘制1000多幅唐卡,以展现格萨尔史诗中的主要情节。这项耗资2000万元的工程预计于明年底完成,届时人们将能「目睹」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两名画师走过《岭·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画彩绘基地标牌)
  岭﹒格萨尔是藏族民族英雄,他被认为是神的化身,12岁时便赛马称王,带领岭国将士多次远征,直到81岁,终于使人民脱离战乱,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描述其一生传奇经历的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从创作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尤其难得的是,《格萨尔王传》至今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是一部活形态史诗。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来自四川德格县的画师贡呷则仁在调制绘画用的颜料。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这种原料绘就的唐卡可保持数百年色泽鲜艳。)
  据介绍,用唐卡绘制格萨尔史诗的创意始于1997年,在随后的几年里,被邀请的顾问专家前往藏区各地和印度、尼泊尔等地,收集了大量与格萨尔文化和藏族绘画有关的资料。到2001年,《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画专家组完成了该作品主要人物的外形、服饰、坐骑、兵器、生活背景等设计。2002年,30多名来自藏区各地的优秀画师组成创作班子,深入探讨了创作思路、内容表现、人物塑造和艺术风格等创作问题。2003年,用唐卡绘制格萨尔史诗的工程才正式启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5日,来自四川德格县的画师贡呷则仁在制作画笔。为达到唐卡彩绘的特殊要求,画笔也是由画师自己制作。)
  唐卡是一种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在藏区广为流行,是藏区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唐卡绘画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表现的内容多为佛教中的人物与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专门负责研制颜料的画师在进行颜料研磨。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以这种原料绘就的唐卡可保持数百年色泽鲜艳。)
  记者日前在康定县看到了其中已完工的400多幅唐卡,画师们先用8种药材加工棉布,做成不惧虫咬的唐卡画布。然后经过「白描」,勾勒出大体布局后,送进8个画室,由近百名藏族民间画师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彩绘」,再由技术高超的画师对人物眼、眉等关键部位进行「开眼」,之后再用金汁「金描」,最后是「磨金」─用水晶棒对涂有金汁的部位慢慢研磨,使黄金变得光彩照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画师们在向记者展示制作完成的唐卡《霍岭大战》。)
  这些唐卡绘制的每一个步骤,都采用传统的方法,绘画使用的天然矿物颜料有的每克价值近200元,比黄金还贵,这是唐卡画‘历千年而不变色’的秘诀。藏族民间画师拉孟说,画师们都极其细心,大体来说,一个画师画一幅唐卡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唐卡将具体表现格萨尔王「天界下凡」、「赛马称王」、「地狱救妻」等格萨尔史诗中的主要情节。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画师相秋多吉(左一)在与同事们一起搬运制作完成的唐卡。)
  据甘孜州文化局介绍,中国政府对《格萨尔王传》进行过大规模的普查抢救工作,其藏文版和蒙文版已流传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部分章节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格萨尔研究也已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用唐卡绘制格萨尔史诗将从新的视角展现格萨尔文化魅力,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由于《格萨尔王传》主要依靠说唱艺人口耳相传,用唐卡绘制格萨尔史诗,也是避免这部伟大的史诗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此主题相关图片

(2005年9月24日,负责彩绘金描的画师在研磨金箔和金片。作为彩绘重要环节的“金描”必须使用金汁,而金汁则是由大量金箔和金片制成。)
发表于 2007-10-1 16: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24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