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74|回复: 2

川藏南线(国道318) 成都—拉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1 0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概线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



成都→147KM→雅安→168KM→泸定→49KM→康定→75KM→新都桥→74KM→雅江→143KM→理塘→165KM→巴塘→36KM→竹笆笼→71KM→芒康→158KM→左贡→107KM→邦达→94KM→八宿→90KM→然乌→129KM→波密→89KM→通麦→127KM→林芝→19KM→八一→127KM→工布江达→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萨

线路介绍

川藏南线是进藏路线中风景最秀美的路线
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142千米,途经最高海拔4700米。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
南线相对北线而言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更为秀丽,尤其是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但南线的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
   南线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进,全为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处于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东南低缘,特别是在雅安天全县境内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进。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天险”之称,但越山后,泸定至康定间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时柏油路面常被漫涨的河水淹没和冲毁,并时有泥石流。
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
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
  折多山至巴塘一线海拔4000米左右,由东往西有剪子弯山、高尔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缓高山。理塘是此线重要的分路点,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往南则抵稻城、乡城和得荣等地。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是此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其县城号称“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渐进入金沙江东岸谷地,地宽而略低,是藏族传统的优良农区。
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后,川藏线进入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段山脉三山三江地带。公路由此进入了长达800余公里的,呈不断上升的“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
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间,雨季盛行时,肆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令大地几成“蠕动状”,其威力足以使车行此地的人惊心动魄,直至翻过西藏林芝县境内的色季拉山口。此线有盘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线上几乎所有的天险都集中在这一段。色季拉山口后特别是林芝后,全为一级公路,直到拉萨。
发表于 2007-4-19 23: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318国道被《中国国家地理》做了一期“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特刊,川藏线是其精华部分。
发表于 2007-10-4 2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条从四川盆地攀升至世界屋脊的独有天路。川藏公路给我的感受乃是无尽魅力!
川藏线跨越大大小小的无数高山与峡谷河流,驾车一路走去,连绵不断的盘山公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在这条公路线上,翻越过的主要高山15座,公路垭口海拔,
根据本人今年8月份自驾车走川藏线,按GPS测到的数字如是。
1、二郎山2193米,隧道口测到的海拔高度,隧道长4400米,天全至泸定之间;
2、折多山4278米,康定至新都桥之间;垭口标示4298米;
3、高尔寺山4337米,新都桥至雅江之间,垭口标示4412米;
4、剪子弯山4437米,雅江至理塘之间,垭口标示4659米;
5、卡子拉山4434米,雅江至理塘之间,垭口标示4718米;
6、海子山4688米,理塘至巴塘之间;垭口标示牌子4685米;
7、拉纳山3965米,理塘至巴塘之间;垭口无标示牌
8、中巴拉山,4125米,理塘至芒康之间;
9、拉乌山,4365米,芒康至如美之间,垭口标示4378米;
10、觉巴山3898米,如美至左贡之间;
11、东达山5098米,如美至左贡之间,垭口标示5008米;
12、业拉山4627米,邦达至八宿之间,垭口标示4338米;
13、安久拉山4446米,八宿至然乌之间;
14、色季拉山4548米,波密至林芝之间;
15、米拉山5016米,工布江达至墨竹工卡之间,垭口标示5019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10-1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