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12|回复: 3

云南境内多座雪山冰川加速消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2 0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图为云南省境内的白马雪山)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云南西双版纳雨天天数不断减少,云南境内的雪山雪线上升、冰川加速消融。
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程建刚说,云南半个世纪的观测事实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进入21世纪的前6年,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增高了0.6°C,干旱的发生频率由过去的2至3年一遇变为1至2年一遇。
程建刚介绍说,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6年,云南暴雨发生频率由50%上升为83%,大暴雨发生频率由60%上升为83%,气候变暖还导致云南许多区域性标志性地貌特征变化。其中包括香格里拉降雪减少,景洪将日渐阔别浓雾,梅里雪山和玉龙雪山的冰川将更快消融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6: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5年雪线上升约50米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图为云南省境内的玉龙雪山)

日前从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站了解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2002年至2007年5年间,玉龙雪山雪线共上升约50米,平均每年上升10米左右。
据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站站长、中国冰川与地貌学专家何元庆介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上升,近年来玉龙雪山的雪线、冰川末端海拔高度均有所上升,冰川冰舌后退速度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显著加快。
据了解,近5年来玉龙雪山冰川末端海拔共上升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20米,目前冰川末端海拔高度已超过4330米,逐渐逼近索道可载人到达的4506米高度。冰川冰舌平均每年后退30米,比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后退10至20米加快明显。
何元庆介绍说,目前玉龙雪山周围森林线及各植被带已经出现上移趋势。以前生长在较寒区域的一些耐寒植物由于气温升高而死亡,并且部分植物出现虫害。他表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将可能影响玉龙雪山冰川的规模及景观,对丽江的旅游资源也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6: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解析玉龙雪山雪线退缩 山顶冰川仍长期存在

编辑:周小林

此主题相关图片

(玉龙雪山雪线有所上升)

“玉龙雪山冰川在经历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退缩现象以后,最近又显示出前进趋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冰川与地貌学专家何元庆,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针对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现象表示乐观。他认为,除非突然出现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的情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冰川受气温和降水非同步变化的制约,在总体趋势上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很快消失,玉龙雪山冰川仍会存在。

16年间冰川后退约150米
何元庆说,玉龙雪山共有现代冰川19条,分属于4种类型。虽然它们之间有形态上的差异,各种冰川有其特殊的形态,但它们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在较长时间的低温和固体降水增加的情况下,冰川的积累大于消融,雪线下降。反之,在气温升高、固体降水减少的情况下,冰川的物质平衡长期处于负值,雪线上升。
据何庆元的研究,青藏高原上的现代冰川是17至19世纪小冰期最盛期以后冰川进退变化中的近期表现。以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为例,从世界各国专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1956年,冰川末端海拔4500米,1957年,冰川末端海拔为4535米。而根据上世纪80年代初冰雪考察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1982年的冰川比1957年的冰川前进了约800米。何元庆通过1997和1998年的两次观察发现,在1982年至1998年的16年间,冰川末端位置升高约50米,后退了100至150米。

冰川受降水和气候共同影响
何庆元说,由于地壳的升降对冰川的影响只在长时间的地质时代起作用,因此,影响现代冰川发育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温降低,将引起雪线下降,从而增加了冰雪的积累量,有利于冰川发育。反之,则易造成冰川的衰退。同样,降水增加,将引起冰雪积累量增加,有利于冰川发育,反之,降水减少,将减少冰雪积累量, 从而引起冰川的衰退。
玉龙雪山的现代雪线海拔高度为4800米左右,雪线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为摄氏3.3度—4.7度,高山地区的年降水量2500至3000毫米,雪线以上的山体面积仅18至8平方公里,科学上称冰川作用正差很小。因此,产生现有19条冰川的冰雪积区的面积是很小的,也十分脆弱,禁不起任何气候的重大变化,如全球或大区域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或局部地区由于人为原因所引起的气温上升,如城市附近的热岛效应等。

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何元庆认为,针对玉龙雪山及其周围环境来说,由于本区重工业生产单位很少,植被覆盖比较严密,污染也相对较轻,因此,二氧化碳上升量也不会那么严重。根据丽江气象站和印度东北部的气候和玉龙雪山近50年以来的冰川变化资料分析,控制玉龙雪山地区的西南季风气候大体以11年至12年的周期变化,也就是说,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特点为一段时间高和一段时间低的波动变化,如果气温升高,降水也同时升高,这样就保持了冰川的稳定和存在。
小冰期以后全球气候普遍变暖,玉龙雪山冰川有一定幅度的后退。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周期性气候波动的控制,冰川时进时退,但幅度不大。玉龙雪山冰川在经历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后退阶段以后,最近又显示出前进趋势。除非突然出现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的情况,在大部分时期内,冰川受气温和降水非同步变化的制约,在总体趋势上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很快消失,也不会突然大幅度前进,估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气候和冰川还将按这个趋势变化,玉龙雪山冰川仍会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探明玉龙雪山冰川退缩原因

编辑:周小林

近年来,位于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冰川消融加剧、雪线快速上升。据观测研究,从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的冰舌大约后退了250米,仅仅从1998年到2002年5年时间内,冰川就后退了100多米。
冰川后退如此迅速,引起了科技界的普遍关注。2000年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研究员组织科研人员对玉龙雪山的气候与冰川变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测研究。研究表明,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现象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在本区域的具体表现。据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北半球20世纪80年代平均温度比60年代高0.4℃,而青藏高原同期上升0.5℃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升温幅度增大,达1℃左右,与科研人员在丽江和中甸地区统计的气候变化趋势相似。
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季风温冰川有8600多条,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东南部的高山高原地区,玉龙雪山便是其中之一。我国季风温冰川区平均的温度增值比其它冰川区要小,但冰川退缩的比例则比其它区域要大,说明季风温冰川是对气候变暖反应最为敏感的冰川。因为玉龙雪山冰川纬度最低,面积很小,所以它们对气候变化反应更为敏感,大气温度稍有上升,冰川就会随之退缩,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玉龙雪山冰川退化加剧。这就是目前玉龙雪山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8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