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岗土司官寨及碉楼(J.W.布鲁克摄于1908年, 原照存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
松岗土司官寨碉楼
松岗土司官寨四角碉楼位于距离马尔康县城以西16公里的松岗镇卧龙山冈上。最早的官寨于公元634年由松岗土司始祖盘热(又名柯盘)组织修建在松岗盘果山梁,盘热是西藏象雄地区一个首领的后代,是被吐蕃王朝派到嘉绒地区的军事首领。盘热的一个儿子在松岗继政,另一个儿子绰沃斯甲成为绰斯甲土司始祖。
(松岗土司官寨碉)
约于公元1254年,即南木尔甲执政期间,官寨从盘果山梁搬迁到松岗卧龙山冈上,该官寨原名“松岗南木尔甲尼麦彭措宁”,因官寨在南木尔甲、尼麦、彭措这三位首领执政期间,即公元1254年至1401年间修建并完善故名。从公元634年松岗土司始祖盘热到1950年止,松岗土司家族传了二十五代(为不完全统计,因为前后有共计633年的历史无资料可查)。斯甲莫赤博执政期间(公元736年至791年),藏族大译师白若杂纳来到松岗,并于公元780年,将原松岗直波苯教寺庙改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取名直波罗尔伍宁。位于松岗卧龙山冈上的松岗土司官寨已毁,还余两座四角碉楼,分别为东碉和西碉。东碉外观完整,雄伟壮观,共九层。东碉坐东向西,入口位于碉楼西部墙面。东面墙体有一个用白石镶嵌在墙面上的牛角图案。西碉位于原土司官寨以西,与东碉遥遥相望,共九层。西碉坐西向东,顶部已经破损,无翘角。东面墙体共有上下两道门,与东碉入口相对。该碉楼的底部四周墙角破损。在战争中,遇到危险时,人们就可以躲进碉楼,碉楼内的人员可以通过暗道到河边取水。土司官寨碉楼除在战争时代起到的防御作用外,还有储藏珍宝的功能。该碉楼在当地被称为“卓科”,“卓科”意为藏宝室,据说碉楼是土司储藏珍宝的地方。当然,历史上土司官寨碉楼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土司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土司的碉楼最高大,只有土司的碉楼角数最多,也只有土司的碉楼最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