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53|回复: 0

源远流长的甘孜藏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15: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及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是在藏族宗教仪式和酬神醮鬼、民间歌舞、说唱表演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

2.jpg
(源远流长的甘孜藏戏)

       一、藏戏的萌芽、雏形、复兴与普及过程
       据藏史资料记载,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西藏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宗教----笨波教。从其内容上看,它是一种万物神灵的信仰。活动主要是通过巫师作为神灵的化身,是沟通百姓与神灵关系的中间媒体。巫师通过舞蹈的方式使神灵赐福于众生,禳祸免灾。这样就构成对神灵祈求的如祭祀、祈祷、巫觋之术等各种教仪,巫师自然就成了笨波教举行宗教仪式和占卜祈祷的舞蹈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宗教的发展,已进入奴隶制的藏族民间艺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如与舞蹈相结合的“鲁”体民歌和笨波教“摇鼓作声”宗教祭神法舞“巫舞”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以娱神驱鬼,禳灾迎祥的“羌姆”。总之“羌姆” 是在西藏原始宗教“笨波”祈庆媚神,摇鼓作声的巫师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宗教舞蹈。
       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18-----785年)派大臣前往阿富汗迎请高僧莲花生大师入藏宏扬佛法,于藏历土羊年(公元779年),在山南建造了西藏佛教第一座寺庙----- 桑耶寺。莲花生大师到藏后,大力推行佛教,竭力把佛教和笨教相融合,根据佛经故事将佛教教义和笨波教义巫师祈神仪式以及土风舞相结合,改编成一种新的西藏佛教祭神舞蹈形式。这种宗教舞蹈虽然带有相当浓厚的佛教仪式性,但它是当时百性的若干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生动体现,是藏族民间歌舞和民间 表演形式的最初代表形式。在《莲花生传》中记载;“译经师 (莲花生)在桑耶寺慈氏洲译经竣工后,由长老手持译经绕务孜殿三周,排成行列,戴上假面,击鼓跳舞,为所译经典开光。”之后,这种仪式便沿袭下来,形成了现在藏族寺庙举行的所谓 “跳神”。藏史《巴协》中记载;“吐蕃赞普赤松德建筑桑耶 寺,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了一种舞蹈”。 这就是藏族跳舞“羌姆”的兆始。这些舞蹈形式和内容在第司. 桑吉嘉措的藏医著作《亚色》中有记载;“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臣民们进行‘卓,、‘鲁’、‘协’等文艺活动。‘卓’是戴面具的鼓舞;‘鲁’是只唱不舞;‘协’是即唱又舞。” 这时的演员全是僧人,表演时有时配上诵经为伴唱,这就形成 了哑剧性的跳神颂佛祈愿的新形式。  
       在藏史《萨迦世系史》中记载:“藏历木狗年(1034)年时,卓地(现西藏萨迦寺附近)有大庙会,往观焉,百技杂艺 之中,有巫师多人,自在女二十八人,戴面具,手持兵器,另有长辫女击鼓,随之而舞,至为奇观......。”这就是说在十 一世纪以宗教祭神法舞为主的艺术形式中,掺杂了百技杂艺等内容,还正式出现了男女合舞的场面,并出现了自在女、巫师等形象的戏剧人物了。这进一步说明了“羌姆”已由单纯的宗教仪式发展为既媚神又娱人的艺术形式,更加接近了世俗化。
       相传十四世纪,噶举派僧人唐东杰波(1385----1464年,后藏地区民间出现的传奇人物)是藏戏的改革者和创新者,他把“羌姆”等宗教仪式由寺庙引向了民间。唐东杰波一心想为众生谋利,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铁索桥。为建造铁索桥募捐集资,他吸收了当时各地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邀请了山南穷结县一户叫白拉家的七位能歌善舞的姊妹组成演出班子,二人扮猎人,二人扮王子,二人扮仙女,一人击钹,唐东杰波亲自编导节目,设计唱腔唱词,利用寺庙里活动的跳舞神舞蹈形式,以穿插进佛“本生”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内容,编排了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村场小巷卖艺募捐,并教化众生。七姊妹组成的“宾顿雪巴”就是最早的藏戏白面具派, 这就使过去较为单纯的跳神舞“羌姆”逐渐戏剧化,在哑剧性的情节化舞蹈中开始出现了说和唱。随着表演手段的不断加强, 使这一新生的艺术表演形式逐渐从宗教仪式中分离了出来,形成藏族戏剧艺术的雏形。这一改革顺应了时事,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从而使改革后的艺术表演形式流行更为广泛,彻底实现了藏戏由寺院走向民间,并使之完全成为藏区世俗化的一 种歌舞艺术。  
       五世达赖阿旺.洛绒嘉措建立甘丹颇章(当时藏区地方政权),统一西藏后,拉达克地区曾派一支歌舞队前来拉萨祝贺,那翩翩舞姿,悦耳的音乐,使达赖如痴如醉,便遴选十二、三岁的男童(小扎巴)派往拉达克地区学习歌舞。五世达赖在北京觐见大清顺治皇帝时,经常出席宴会,游乐观戏,从汉族戏剧艺术和宫廷歌舞中受到一定启发。返藏后五世达赖在藏族民间小戏的基础上,对藏戏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藏戏成为一种独立于宗教活动及各种民间艺术之外的,具有一 整套独特演出形式的藏民族表演艺术。为使藏戏表演职业化,五世达赖把演员从寺院中分离出来,成为专职艺人,并组成西 藏历史上第一个职业藏戏班子----觉木隆。同时,把艺人所用唱本由叙述体发展为代言体,这便形成了后来所见的演出“脚 本”。并使藏戏表演在前后藏地区和山南发展普及以后,各地职业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据藏史记载,当时每年参 加噶厦组织雪顿节的献演剧团达十二个,从而形成了早期藏戏 的白、蓝面具两派。


1.jpg
(源远流长的甘孜藏戏)

       二、甘孜藏戏的种类与源流
       甘孜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是对能歌善舞的甘孜人民的真实写照,县内藏戏表演十分普及。目前,县境内的藏戏可以分为羌姆、阿姐 拉姆、协、夏卓等,简述于后;
       1.羌姆:意为寺庙跳神。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笨波教的祭礼舞蹈,甘孜各教派的羌姆大约在公元八至九世纪由西藏传入。跳神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各寺的具体情况而定,地点一般在寺院内大殿前的广场上,是属一种具有严密程序的舞蹈艺术,无论提动作的组合,还是队形的变化,各寺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通过专门负责舞蹈训练的舞师,依照跳神舞谱的指点和自身的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乐器主要有 大鼓、钹、长号、海螺、法铃、唢呐等。击鼓是舞蹈中最为重 要的节拍指示,从舞蹈的内容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驱邪禳灾舞、护法保佑舞、赐福消祸舞、祭祀娱神舞,神鸟仙兽舞等。
       2.协:又叫“弦子”。在甘孜县境内有孔萨协钦、仲萨协、 格达协,郎扎协等,其中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格达弦子尤为著名。起初用此歌舞祭祀亡魂、超度灵魂、免荒灾。以后逐渐丰富其内容而流传于民间。表演 时无伴奏乐器,起舞时,男女两队轮歌共舞,围成圆圈,相对而立,男演员抬头,女演员低头,沿着弧线,先慢后快,边歌边舞,舞蹈的脚步动作娇健,带有“夏卓”的风韵。据说格达活佛写了二十四首诗歌,并教演员唱, 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格达弦子有唱跳的民间舞。
        3.夏卓:俗称“踢踏舞”。甘孜踢踏舞最先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舞蹈形式。大约在300多年前由甘孜寺、大金寺僧侣从西藏日喀则学回。最初其内容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上师、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夏卓传到甘孜之初由寺庙掌握,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或腰部需挂1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继承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长处,形成了 “甘孜踢踏”优美的踏步旋转,侧身腾跃等独特的技巧动作,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甘孜踢踏舞曾于1964年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80年参加全国农民业余文艺调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90年, 参加全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表演一等奖;还获得州、县颁发的多项奖。
       4.阿姐拉姆:即甘孜藏戏。藏历铁鼠年(1780年)从西藏传入,当年,甘孜寺阿巴扎仓嘎洛勒巴去西藏日喀则噶丹寺学习“迥巴”派藏戏,带回剧本和“嘎尔”(祭祀舞)的乐谱及制作精致形象逼真的面具工艺,并把所学的藏戏艺术使授给甘孜寺阿巴扎仓藏戏团,次年,地方官员认为这种行为泄露了天机而勒令藏戏团停演。藏历铁狗年1790年),甘孜寺第三世郎扎活佛.向巴克珠又重建了剧团。藏历水猴年(1932年),日嘉喇嘛接管了剧团,并表演了藏戏剧目《郎萨雯波》,从此,藏戏在甘孜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甘孜藏戏。 解放前,每年的藏历7月,在甘孜寺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后,该寺的泽尼扎仓剧团和阿巴扎仓剧团分别以八大藏戏为内容演出3至7天藏戏。
       甘孜藏戏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 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甘孜,每逢佳庆节日的文娱活动中,藏 戏都是必演的剧目之一。甘孜藏戏除在本县城、乡村的演出外, 还参加了多次省内外的演出:
       1986年,甘孜藏戏参加了甘孜州“跑马山之秋”文艺调演;
       1989年,甘孜藏戏应邀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舞美艺术” 演出;
       1990年,在甘孜州第二届文艺调演及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 中,甘孜藏戏演出队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
       1991年9月,甘孜藏戏参加了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演出;
       1993年8月至10月,甘孜藏戏演出队在北京八达岭等地演出, 历时两个月。
       1994年,甘孜藏戏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
       1995年6月至11月,甘孜藏戏在北京,北戴河等地演出;
       1996年6月至10月,甘孜藏戏参加大连和自贡市艺术节演出。
       甘孜藏戏演出队每次都以其独特、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很 高的荣誉,并得到了国内外、省、州以及兄弟县来宾和观众的 好评和赞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3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