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12|回复: 0

云南3种濒危植物实施回归自然试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2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2009年9月8日,全国首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暨回归自然项目在昆启动,云南省的华盖木、西畴青冈、杏黄兜兰等3种极小种群濒危野生植物正式实施回归自然试验,以达到野生植物种群重建的目标。据悉,该项目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共同组织。
       回归自然是野生植物种群重建的重要途径,其保护效果,超出了单纯的就地保护和单一的物种保护,能更有效地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拯救和保护。云南省是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多的省份,达30多种,这些极小种群植物大多为我国特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科学和文化价值。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植物类群,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护部制定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到2010年要迁地保护受威胁植物种类中10%的种类列入回归自然计划。云南省启动华盖木、西畴青冈和杏黄兜兰3种极小种群植物回归自然,是对受威胁植物保护的重大贡献。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昆明植物园执行主任孙卫邦介绍,华盖木仅分布于云南省的金平、西畴、马关等地,西畴青冈仅存5个成年植株,被列为极度濒危种类,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杏黄兜兰也是中国特有类群,因人为过度采挖等因素,野生种群受到严重破坏,已成为我国当前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之一,目前昆明植物研究所杏黄兜兰种子无菌萌发繁育技术已经获得成功,开展杏黄兜兰回归自然的试验示范,控索一套适宜该区域的物种保育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该项目的启动,将为拯救该植物提供借鉴和示范带头作用。
       据了解,此次华盖木回归数量100株、西畴青冈回归数量50株,杏黄兜兰回归数量100株,将分别在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3个回归地进行回归自然项目试验。


  相关新闻
       云南省拟拯救保护80多种极小物种
       “在原产地昭通市巧家县仅存29株的濒危野生植物五珍松,因去年遭雪灾而受到威胁,林业保护部门立即向省政府打报告申请保护资金,省政府两天内就批复30万元专项保护经费。”昨日,记者从云南省林业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省保护野生植物工作效果显著,同时下一步将对80多种极小物种展开拯救保护。
       据了解,云南省有8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存1~10株的物种有4种,仅存11~100株的物种有9种,仅存101~1000株的物种有14种,仅存1001~5000株的物种有14种,这些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占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2种(类)的33.61%。此外,云南省还有许多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里的特有种,这些物种的数量也十分稀少。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使云南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极小种群物种的集中分布省份。

       云南省已建立
       各类自然保护区152个
       近年来,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开展就地保护,据省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云南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52个,保护区面积达285.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3%,使大部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生长环境在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华盖木、西畴青冈的人工繁育与回归试验,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培育巧家五针松苗木,人工种植巧家五针松25亩,共计3000株。

    创新措施
       将保护80多种濒危植物

       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以达到最佳保护效果,对此云南省创新保护方式,开展近地保护。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对保山茜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并将培育的200株保山茜苗木回归种植在高黎贡山近地保护基地。同时组织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将极小种群保护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实施内容。先后启动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此外,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列为十大保护工程之一。目前,省林业厅正在组织编制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行动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拟针对云南省8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恢复、人工培育等方面的拯救保护工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21 06: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