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08|回复: 0

甘孜州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14: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周小林

      新春伊始,康巴大地春雷萌动,生机盎然。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省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甘孜州"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中共甘孜州委、 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出台,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一份书写进百姓生活的发展纲领,切实触动了康巴各族各界百姓经济生活的视觉和空间。

A 发展思路: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推进“三化”联动
       围绕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发展目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把旅游业打造为甘孜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促进对外开放、观念更新的窗口产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的和谐产业,培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B 发展目标: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全面实现小康
       把甘孜州建设成生态旅游经济强州,中国全域旅游先行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十二五”期末,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相当于全州GDP的30%。旅游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拉动社会就业15万人。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5亿元。以旅游产业为引领,推进甘孜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C 发展战略:实现旅游全域覆盖、惠及民生
       树立“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理念,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分工体系。按照两轴、三域、四重点的空间布局,形成国道317、318线为轴,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旅游大通道。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形成甘孜州东路、南路、北路独立互补的旅游区域,构建“两环一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环亚丁旅游经济圈、康北康巴文化旅游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把甘孜州15.3万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把全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城镇和村落、公路、河流都打造成景观景点。全面调动全行业、全社会和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全域覆盖、惠及民生。
       打造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香格里拉之魂”、以贡嘎山旅游环线为主体的“香格里拉之巅”、以丹巴为重点的“嘉绒文化区”,以德格为中心的“格萨尔文化”中心等世界级旅游精品和特色旅游集镇、旅游村寨、旅游景区景点,重点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节庆品牌,形成较完整的旅游品牌体系。

D 发展路径:统筹城乡,产业联动
       以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城乡建设,统筹布局城乡功能,实现生产生活要素向景区、城镇(村落)、通道聚集;以旅游产业为先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联动;以核心景区为龙头,旅游城镇为支撑,旅游通道为关键,统一规划,探索区域旅游多元开发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以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保障,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行业联动的旅游开发体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培育多层次旅游市场主体。

目标明确 措施到位 全方位优先发展旅游业

▶以旅游规划为引领,完善规划体系
       发挥旅游规划在产业发展、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覆盖全域、全行业、衔接紧密的规划体系。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编制《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康北区域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甘孜州北部地区加快旅游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指导和推动各县高起点编制和修编完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建立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确保规划的执行力。

▶加快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交通三年攻坚计划,大力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可进入性;围绕“313”(3个机场、1条铁路、3条高速)交通建设奋斗目标,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的便捷通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完善城镇街道、给排水、供暖供氧、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城镇及交通沿线特色建筑风貌改造,全面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标示标牌、休憩观景、医疗救援以及安全保护等旅游服务功能。以创建卫生城市和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城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建设新型城镇。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打造特色旅游城镇
       按照环境生态化、风貌特色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服务人性化和集约高效的建设要求,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型旅游城镇。
       传承历史文化,创造现代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城镇特色,以特色推动新型城镇化;坚持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活小区、现代城镇设施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建设完善城镇(村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具备条件的城镇打造为A级旅游景区,以功能服务新型城镇化;制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创新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城镇化与新村建设、牧民定居、移民搬迁的良性互动,促进生产生活要素向旅游城镇(村落)集中,引导居民开展旅游从业,以发展新村推进新型城镇化。
       重点实施康定新都桥镇、泸定泸桥镇、丹巴章谷镇、九龙呷尔镇、道孚八美镇、雅江河口镇、理塘高城镇、稻城金珠镇、香格里拉镇、乡城香巴拉镇、得荣松麦镇、巴塘夏邛镇、甘孜甘孜镇、炉霍镇德格更庆镇等14个城镇以及G318线二郎山-折多山、S211线瓦斯沟-丹巴、甘谷地-磨西公路沿线乡村、民居风貌设计和改造。要逐步规范和提升旅游沿线各乡(镇)办公用房建筑外观,形成特色,讲究风格。

▶以旅游业为先导,实现产业融合联动
       围绕旅游业调整农牧业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依托新农村建设、牧民定居、水电移民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造农、林、牧业景观带,有序推进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开发牦牛肉、藏猪藏鸡、野生菌、珍稀药材、特色林果等天然绿色旅游食品和保健品,大力开发商品包装、特色餐饮用具、民族文化饰品、传统手工艺、唐卡绘画等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依托水利、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工业旅游;推动旅游与民族文化演艺、户外体育、会展会议、藏医药养生结合,发展新兴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业与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

▶实施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打造旅游精品
       大力开发温泉度假、节庆观光、红色旅游、户外体育、会议商务和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创建一批5A、4A级旅游景区,申报一批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打造有代表性的国际旅游精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演艺产品、旅游节庆和旅游赛事品牌;建设一批精品酒店,培育特色餐饮、旅游购物、影视娱乐等要素产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建设稻城亚丁核心景区、康定情歌城景区、海螺沟景区、丹巴甲居藏寨景区、德格印经院等重点品牌景区。

▶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行业、地方旅游标准,创新完善甘孜州地方旅游标准,培育一批旅游服务品牌企业,促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完善,提升旅游行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发挥和依托旅游行业协会作用,逐步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形成竞争合理、运行有序的发展机制。

▶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
       实施旅游品牌营销战略。建立宣传、文化、外事、商务、旅游等部门合作的大旅游联合宣传机制,整合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建立政府、景区、企业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机制。建立政府间、景区间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客源互送、渠道互换、信息共享。借助电视、报刊和网络、手机等传统与新兴传播渠道,综合运用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公关营销等手段,实施立体化宣传营销。高水平策划制作一批影视、书籍、宣传册等宣传品。大力拓展国内、境外主要客源市场。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组建文化旅游开发的龙头企业,集中使用国债资金,有效整合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统筹协调开发建设中资金筹措、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建立旅游企业扶持激励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本土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大财团和旅行商(社)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建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旅游统筹城乡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考核,实施监督检查,确保任务完成。强化旅游统筹协调职能,条件成熟时,组建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完善责、权、利协调一致的景区管理体制。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处理好投资商、旅游经营者、原住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以旅游发展大会为推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行业联动的旅游发展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区域旅游发展。
       落实好省、州加快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甘孜藏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变通规定》和《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招商引资管理暂行办法》。针对旅游投资者、经营者、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研究制定、用活用足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投资、土地、水电气、社会保障以及市场准入等产业促进政策。

▶培养引进旅游人才,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以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为契机,借助对口帮扶、对口援建、校州合作渠道,通过自主培训、外派挂职、合作培养、送教上门等方式,培养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用技能人才,引进一批熟悉市场运作、善于经营管理和有专业技能的外地人才,建立旅游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为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关于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形成全社会加快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素质,激发全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热情。
       优化旅游发展的市场环境,突出旅游景区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和完善旅游监管体系,落实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旅游、文化、工商、公安、药监、安监、质检、价格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加强景区、车站、机场、旅游通道、宾馆等游客聚集区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建立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友多网

GMT+8, 2025-9-14 2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